连日来,位于广东省盐城市滨海县的赛士福商用车后视镜项目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加紧设备调试。 这是滨海县重点整车零部件产业项目。 投产后,将与绿翔汽车零部件项目形成产业互补、集群发展,使滨海县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基地。
去年以来,滨海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的强劲引擎。 它动用了全郡之力,将目光驱向大海,将力量驱向大海,将元素驱向大海。 全县经济运行仍保持“高开高走、量质双提升”的良好态势。
俯瞰滨海港(陈其龙 摄)
坚持向海发展 重大项目相继实施
滨海县地处沿海,腹地广阔,港口基地高滨海,绿色能源供应丰富。 沿海地区是滨海县发展的“主战场”。 当年,滨海县坚定不移地攻克临港重大产业项目,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
滨海港是实现盐城市向南凸起的重要支撑。 滨海县牢固树立这个观念,主动出击,不让其涉足港口建设。 省委副主席率领两个招商服务专项小组第一时间进港,并迅速突破疏浚航道二桥拆除工作。 金光环评、国家电投农地收储解决方案,调动全县力量,坚决建设发展滨海港。 全面攻克基础配套,坚持不等不靠,力争11月下旬解决宾祥街等三个项目的农用地指标和拆迁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将于12月恢复; 统筹7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货运园区等6个在建项目。
长期以来,滨海县抓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和重点突破。 全县四套班子领导挂帅,成立重大项目攻关小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摘榜夺旗”百日竞赛。 玩好游戏,重点突破30亿到50万元以上的龙头项目。 一批重大特大项目相继实施。 截至9月底,全县63个5000亿元以上列入全市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86%。 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发展格局势不可挡。 正在推广中。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滨海县的主导产业。 目前有生产企业27家。 赛士福商用车后视镜项目和精诚车业已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 滨海县根据车企“组团”特点,瞄准山东省青岛市、桐乡市和安徽省合肥市三大重点区域,重点投资车用发动机、转向器、发动机和电子系统,并成功签约投资10万元的广东通亚专用车项目、投资1亿港元的瑞宇奇热交换技术项目等5个项目。
山东滨海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园区一角(陈其龙 摄)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滨海县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围绕“三年无新增工业用地”目标,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了普查。 同时,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产业发展的导向,在招商引资方面严格控制项目单位GDP煤耗。
一个高品质的兵器机械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滨海县立足于传统泵阀机械产业,依托鹭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平台,提升了兵器生产智能化水平。 目前,万恒铸业、苏燕蝶阀等生产企业已达97家,并相继引进运一机智能武器、湖北太和超高温蝶阀等低端制造项目,明年1-9月,先进制造业实现开单销售额45.2万元。
据悉,位于滨海工业园区北区的绿岛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2.8万元,拟打造一流的涉外机械制造产业服务中心。 规模发展。
滨海县以红色发展为根本,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改革升级主阵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技改项目65项,金额超过1000亿元。 当前,推进滨海职工公寓和邻里中心建设,推进电子产业园三期标准厂房规划设计,先进制造业加快向“制造+科技”转型。研究+总部”。 “我们推动龙头项目突破,增加总量,集聚主导产业滨海,确立载体功能,推进现代服务业集群规划建设,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滨海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吴宝庆说。
云易机(广东)智能兵器有限公司车间(陈其龙 摄)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成为发展的“硬支撑”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全程一体化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五个环节100%半天零收费完成,推进“一业一证”,变“多批审批”为“一证一码”……速度快、效率高、保障有力,滨海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同时,滨海县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施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精简”审批流程; 实行并批、先审先容,推进投资项目“拿地复工”等措施。 加快项目建设; 一窗受理,并行代办,统一发证,审批流程压缩60%。
“我们要把‘12345’打造成企业服务总客户服务,建立‘e企通’平台功能,聚焦企业和群众诉求,实行‘一哨联办’,让一键直达企业需求。” 滨海县行政审批局局长郑国生表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让高效、规范、便捷、舒心的“好服务”将成为滨海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记者张薇薇通讯员朱杰斌轩)
评论